2025年7月,吉利银河A7(图片)以10.38万-13.38万元的预售价进入混动家轿市场,直接对标比亚迪秦L DM-i。这款搭载雷神AI电混2.0技术的新车,以更低的起售价和更高的配置参数,引发业界对"价格战是否会重塑15万级混动市场格局"的讨论。
从核心参数对比来看,银河A7在多个维度展现出技术优势。其1.5T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7.26%,配合宁德时代电池,实现CLTC工况下2.67L/100km的馈电油耗,综合续航突破2100公里。相较之下,秦L DM-i的B状态综合油耗为2.9L/100km,虽然同样具备长续航能力,但在热效率数据上稍显逊色。动力表现方面,银河A7电机功率175kW,零百加速7.1秒,比秦L DM-i的160kW电机和7.5秒加速更具性能优势。
空间与配置的差异化竞争成为关键。银河A7以4918mm车长和2845mm轴距,营造出950mm后排腿部空间,配合"10层棉花糖SPA座椅"的14点位按摩功能,在舒适性配置上形成显著优势。其15.4英寸2.5K悬浮屏、8155芯片以及"无图决策智驾"系统,在智能化体验上超越秦L的15.6英寸屏幕与L2级辅助驾驶。而秦L凭借比亚迪DM-i 5.0技术的成熟口碑,以及9.98万元的起售价,仍保持着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定价策略背后折射出车企不同的市场逻辑。吉利采用"高配低价"策略,150km星舰版预售价13.38万元,比秦L DM-i顶配便宜6000元,同时增加30公里纯电续航。这种错位竞争既规避了与比亚迪的正面价格战,又通过配置升级强化性价比标签。而秦L通过9.98万元的入门价,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其5月销量达25321辆,证明价格敏感型用户仍占主流。
混动市场的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趋势,为新品突围创造机会。随着新能源汽车月度活跃量突破3372万辆,消费者对续航、智能化的需求持续升级。银河A7的AES自动紧急避让功能、三块屏幕组成的智能座舱,恰好契合这一趋势。但秦L经过市场验证的DM-i技术,以及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品牌信任度,仍是其巩固市场地位的重要资本。
这场对决的胜负手,或将取决于吉利能否将预售期的配置优势转化为实际交付后的用户口碑。若银河A7的宁德时代电池供应、智能驾驶系统稳定性经得起市场检验,其"技术降维打击"策略可能改变现有竞争格局。而比亚迪若通过OTA升级或配置调整应对挑战,混动市场的技术竞赛将进入新阶段。在价格与价值的博弈中,最终受益的仍是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